媒體報導

遠見雜誌 - 重寫「退休」定義!巫慧燕用宜蘭彈奏第三人生練習曲 (04.03.2020)

「我們所深愛的人事物,包括自己的身體總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和自己說再見,你會不捨、不忍放手,但要學習如何漂亮的轉身……。」這是當時她寫下的一段話,提醒自己要把傷痕化為智慧,還要珍惜當下。也因為這樣的心情,她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晚睡前,總會盤點當天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然後帶著微笑入夢。

更多

遠見雜誌 - 是餐廳還是藝廊?「宜蘭白宮」為何變身網美打卡熱點? (04.03.2020)

「我們希望能將藝術生活化,在法藍星讓更多台灣與國際藝術家被看見!」長期推倡當代藝術的多納藝術創辦人陳如鈊表示,每一季都會和法藍星共同策展。4月開展、以春天為主題的「南洋蘭陽春」,則展出印尼藝術家維耶諾維及台灣藝術家游依珊的抽象寫意作品。

更多

旺報 - 銀行攜手藝術 一瞬之光疫情中展現溫暖 (04.03.2020)

雖有疫情當前,仍要以藝術溫暖生活。凱基銀行與多納藝術合作,於9月30日前,在新開幕的凱基敦南分行,以銀行空間推出文化部MIT新人獎藝術家黃士綸的個展《一瞬之光》。

更多

美麗佳人 - 到銀行看畫展!多納藝術 x 凱基銀行《一瞬之光》特展構築甜蜜與衝擊的反差異境 (04.03.2020)

觀看藝術的場域早已經不限於藝廊、美術館,現今在書局、飯店、戶外公園等等都常常能見藝術展出,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而這次多納藝術就與凱基銀行合作,即日起~9/30在新開幕的敦南分行,展出文化部MIT新人獎藝術家黃士綸的個展《一瞬之光》。

更多

FLiPER - 「穿越黑暗之後,就是光明。」奇觀災難為題,畫下龍捲風毀滅與安穩 ── 《一瞬之光》:黃士綸個展 (03.30.2020)

黃士綸一直以來都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此次在凱基敦南舉辦個展「一瞬之光」,將展出七張精彩作品。黃士綸藉由一道從天而降的光,暗示著生命的前兆或奇蹟的誕生。宇宙中的一團迷霧,描繪重要事件如奇觀災難場景發生的前兆及狀態,作品中所產生的未知,有如電影高潮前的鋪成,深層的恐懼讓我們看到人性的脆弱,當災難襲來時我們無處可逃,當屋毀瓦殘的時候,人性的價值才能被體現出來。

更多

妞新聞 - 尊榮藝術VIP ─ 多納藝術 x 凱基敦南合作首展《一瞬之光》黃士綸個展 (03.30.2020)

此次多納藝術有幸與凱基銀行合作,於3/23~6/30在凱基新開幕的敦南分行展出文化部MIT新人獎藝術家──黃士綸的個展「一瞬之光」。多納藝術負責人陳如鈊表示,多納藝術自成立以來,以當代低限的風格及藝術作品,帶給藝術愛好者一個寧靜優美的藝術幽境,在國內外展出受到媒體大眾及藏家們熱情推薦。此次特別與凱基銀行合作,將精彩的藝術作品,導入銀行貴賓理財空間,帶給參觀者當代藝術結合空間設計的優質體驗!

更多

Taiwan Tatler - 銀行成藝廊!凱基銀行開幕攜手新銳藝術家,看展、理財一網打盡 (03.30.2020)

黃士綸的繪畫作品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此次在凱基敦南個展「一瞬之光」共展出七張精彩作品。藝術家藉由一道從天而降的光,暗示著生命的前兆或奇蹟的誕生。宇宙中的一團迷霧,描繪重要事件如奇觀災難場景發生的前兆及狀態,作品中所產生的未知,有如電影高潮前的鋪成,深層的恐懼讓我們看到人性的脆弱,當災難襲來時我們無處可逃,當屋毀瓦殘的時候,人性的價值才能被體現出來。

更多

非池中藝術網 - 藝起加油!臺灣藝術家響應「#artistsupportpledge」作品互助購藏度難關 (03.26.2020)

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許多藝術家因此暫停了工作,教學,畫廊的合作也因此終止。展覽和銷售機會幾乎都縮減許多。「#artistsupportpledge 」計劃是由一位名叫馬修・伯羅斯(Matthew Burrows)的藝術家發起的,希望為那些生活受疫情影響的藝術家提供支持。伯羅斯表示,「為了減輕這種壓力,我在網站上發起了#artistsupportpledge 。」這個計畫的概念與執行方式很簡單,藝術家將自己作品的圖像發佈在社群軟體Instagram上,並且以不超過200英鎊的價格出售(不含運費)。任何人都可以購買作品,每當一位藝術家的銷售額達到1,000英鎊時,他們都會承諾在另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上花費200英鎊。而這個活動也在近日傳到臺灣的藝術圈,在藝術家王建揚(1981-)於臉書上分享了這個計畫的資訊之後,隨即也與其他希望響應活動的藝術工作者們發起了「#藝起加油ART #artistsupportpledgetw」計劃」。

更多

中國時報 - 紓困抵用券 視覺藝術界受惠少 (03.05.2020)

多納藝術負責人陳如鈊表示,振興抵用券僅200元且要國旅住宿才可取得,對電影業、書店可能較有幫助,但「對畫廊是根本沒用!」她認為雖然文化部另有編列疫情相關補助,但長遠來看,畫廊仍只能提昇本身競爭力,強化數位行銷能力。以多納藝術為例,過去2年便積極經營社群媒體,建立線上庫存系統,讓有興趣的藏家可數位化觀展等。

更多

Artravelab - 疫情時代的穩定、療癒力量─曾亞琪《波羅蜜多》個展 (03.04.2020)

在日本的宗教文化中,「寫佛」是一種透過線條描繪佛像、「書寫」佛像來達到淨化與靜心的一種創作行為。這種行為背後的精神,我們也可以和曾亞琪透過創作轉譯佛法哲學時的感悟過程進行對照。

更多

人間福報 - 佛菩薩臥底日常 寫意線條畫佛 (03.03.2020)

呼應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畫中的觀音菩薩右手呵護著鹿隻、左手持淨柳,「其實,每個人都能自許成為菩薩,保護地球上所有生命,而非掠奪。」「波羅蜜多:曾亞琪個展」十四日起至五月二十三日於多納藝術展出,她盼透過作品,打破佛法是有距離、生硬艱澀的刻板印象,「佛法是很親切的,更是對治生活煩惱很有用的工具,希望更多人可以親近它。」

更多

Yahoo新聞 - 波羅蜜多 曾亞琪寫佛療癒 (03.02.2020)

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重要宗教活動大甲媽、白沙屯媽遶境延期,當代藝術家曾亞琪以「寫佛」自我靜化與靜心,也轉譯自己對佛法的感悟。3月將在多納藝術舉辦的個展《波羅蜜多》,以當代的筆觸書寫佛像與靜物,也是疫情時代曾亞琪的自我治癒與祈福。

更多

旺報 - 宗教活動延期 曾亞琪寫佛靜心自癒 (02.27.2020)

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重要宗教活動大甲媽、白沙屯媽遶境延期,當代藝術家曾亞琪以「寫佛」自我靜化與靜心,也轉譯自己對佛法的感悟。3月將在多納藝術舉辦的個展《波羅蜜多》,以當代的筆觸書寫佛像與靜物,也是疫情時代曾品琪的自我治癒與祈福。

更多

Taiwan Tatler - 疫情時代的自我治癒,美女藝術家以畫布「納須彌」 (02.25.2020)

曾亞琪的創作中,更讓人體會到的是藝術史中的許多經典風格如何內化到一位當代的佛法修行者。在以往我們看到佛教藝術以繪畫、雕塑詮釋佛法時,都會有其多年積累下來的規則。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不同政權有著不同精神的佛教藝術詮釋方式,其形、色的流變都與該地區的文化交流歷史有著深厚的關聯。

更多

非池中 - 寫佛的線條與自我療癒性─曾亞琪《波羅蜜多》 (02.21.2020)

在日本的宗教文化中,「寫佛」是一種透過線條描繪佛像、「書寫」佛像來達到淨化與靜心的一種創作行為。這種行為背後的精神,我們也可以和曾亞琪透過創作轉譯佛法哲學時的感悟過程進行對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