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從ONE ART TAIPEI 2023看疫情後臺灣的藝術市場,是「康復」、「留下後遺症」,抑或是「體質改變」 (01.13.2023)
從ONE ART TAIPEI 2023看疫情後臺灣的藝術市場,是「康復」、「留下後遺症」,抑或是「體質改變」
2023-01-13|撰文者:張家馨、李竺恩
ONE ART Taipei藝術台北(下簡稱OAT)自台北西華飯店熄燈後,首次遷址於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Hotel Metropolitan Premier Taipei)展出。OAT作為國境解封後的衝鋒線,是重新審視疫情對臺灣藝術市場造成症頭的「康復」、「留下後遺症」,抑或是「體質改變」等現象的藝術博覽會之一。
疫情期間國境封城,民眾無法出國而凝聚起了臺灣藝術市場的買氣;但隨著時間推進卻逐漸消耗內需能量,本地藝術博覽會的密度已逐漸大於藏家購藏作品需求。綜觀此次OAT參展名單約有七十間畫廊,國外畫廊即佔了二十多家,且有14間畫廊首次參展,展商數量逐漸復甦至疫情前的盛況,諭示了即便現仍處於藝術市場復興之初,海外畫廊對臺灣藝術市場的信任,同時國內外畫廊與藝術家得以相互流動,替國內藝文產業重新注入新活水;在另一方面,這也象徵著海外的藝術博覽會將成為本土畫廊疫後的戰略堡壘。
Gallery Aile展間(room1314)。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EQUAL=等號(room1321)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伊日藝術計劃(room1310)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陶華灼藝廊(room1306)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臺灣因著地域性小的特性,集結了眾多由不同單位舉辦的飯店藝術博覽會,似乎已成臺灣藝術文化特有種,其主辦單位性質也將影響博覽會風格與調性。以OAT來看,今年正邁向第五屆,其展會由三間本土畫廊負責人組織而成,其中包含朝代畫廊的劉忠河、也趣藝廊的王瑞棋以及德鴻畫廊的陳世彬。非協會型的策辦單位,也並非為外資型的藝術博覽會,OAT在未有過多政府資源與資金的挹注下,憑藉著三位負責人多年來於業界的經驗積累,成為受到國內外受到高度關注的飯店型藝術博覽會。
實際上,臺灣藏家有著良好的收藏實力,本土畫廊因著疫情於國內沉寂兩年似乎不是件壞事,而是專心致力於建構藝術家個人在臺灣的收藏結構,培養畫廊個人及藝術家品牌後,再轉向於海外的藝術市場。許多畫廊亦意識到這一點,重新佈局藝術家的參展方向,思考他們將分別國內外哪些藝博會露出。因此本屆OAT與疫情期間總體展出方向有著新結構,大多臺灣的畫廊帶來非本地藝術家,其中日本創作者佔多數,但是在選件方向就顯現出與日本畫廊不同的美學品味。
P/zzzz展間(room1415)。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像是也趣藝廊(room1505)本屆以繁花映物為策展主題,他們帶來的藝術家抜水摩耶(Maya NUKUMIZU,1982-),出生於日本卡漫文化蔚為盛行的八〇年代。品中投射內心的卡漫主角不斷的重複及更替,講述所有人皆活在自己的故事裡作為主角。在抜水的筆下,嘗試將原於漫畫宮格內的平面場景效果集結於單一畫面,使人物、場景與物件相互疊構。在她創造的畫面中,使用眾人兒時的經驗,具手稿式的鉛筆線條與上色痕跡;誇張的大眼比例與米粒般的鼻子;繽紛且超現實的配色,在當今時空再現過往的流行文化。
也趣藝廊(room1505)展出藝術家抜水摩耶(Maya NUKUMIZU,1982-)作品。圖 / 也趣藝廊提供
也趣藝廊(room1505)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弎畫廊(room1206)帶來的山下宏子(Atsuko Yamashita,1993-)畢業於東京藝大,首次於OAT亮相,但在日本已累積了一定知名度。其創作同樣揉雜了具不同文化語彙的材料,使用日本傳統和紙及礦物顏料,同時融合水彩、鉛筆、色鉛筆等媒介,在畫面中各自展現了這些媒材獨具的特性。像是水彩的富含水分的雅韻;礦物顏料飽和且能夠不斷向上疊加所帶來的層次;色鉛筆細緻、綿密的交織線條,營造出些微的顆粒狀和隨著光影閃爍的質
日本的Tezukayama畫廊(room1420)展出的御村紗也(Saya Mimura,1997-)同樣為藝術家於OAT的初次嘗試。憑藉著色彩多層次塗抹而形的調性或顏料的漸變,在展間中成為難以忽略的一片風景。御村紗也使用了壓克力顏料作為畫面基底,再鋪上由絹網通透而成的線條,用以回應人們腦海中對記憶、對畫面、對景物的浮光掠影。
弎畫廊(room1206)展出藝術家山下宏子(Atsuko Yamashita,1993-)作品。圖 / 弎畫廊提供。
Tezukayama畫廊(room1420)展出藝術家御村紗也(Saya Mimura,1997-)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Tezukayama畫廊(room1420)展間,圖為御村紗也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來自東京的Galerie NUAGE(room 1302)首次參展帶來四位專精於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且皆以日本傳統文化為根基,發展當代藝術創作。例如由傢俱職人轉行為藝術家的美藤圭(Kei Bito, 1986-),其主要使用樟木塊進行雕刻,善於將日常生活的觀察融入於作品造型的設計。在《和平的人們》(People of peace)系列,藝術家打造出一件件身穿不同服裝、配件的小人物,主角的頭部皆被塗有明亮色彩的幾何造型積木替換。他認為雖然這些人物不具有面部表情,但從積木的造型與色彩仍能隱約感受到他們身上散發的特質。
【Galerie NUAGE】Kei Bito, People of Peace, camphor wood, acrylic paint, 270 × 70 × 70 mm, 2022. 圖/Galerie NUAGE提供。
Galerie NUAGE 畫廊(room 1302)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回過頭來看臺灣的藝術家,其繪畫取材同樣回應世代文化還有德鴻畫廊(room1507)帶來的蔡宜儒(1980-)。藝術家於2021年獲得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作品以兒時回憶為創作主軸,因此時常能看見知名卡通人物入畫,像是唐老鴨、無敵鐵金剛、多拉A夢等;筆調狂放不羈的印記是來自東方水墨潑灑與西方抽象表現的結合,回應個人成長過程,經歷了東西方文化的洗禮。
德鴻畫廊(room1507)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而晴山藝術中心(room1309)首次展出的藝術家林家綺,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以傳統水墨設色繪於絹本上,對人物的表現則是具有卡漫美學的表現形式,並藉著色彩的一致性,引領觀眾進入另一個充滿神的時空,呈現出九〇後觀看世界的角度。畫面富含如童話故事的元素與故事情節,像是動物、星星、彩帶與超現實的角色;舉例而言,在〈宇宙漂流少女〉來自藝術家的夢境講述女孩坐在簡陋的飛行器上,沒有遮蔽物的漂流在類似外太空般的空間裡,在夢裡的一切都不符合常理,卻耐人尋味。
晴山藝術中心(room1309)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同樣身為九〇後的曾上杰(1991-),為朝代畫廊(room 1504)代理藝術家,作品深受藏家喜愛。在曾上杰的創作中可以觀得他透過木雕大塊面積的刻痕,形成了快速運筆的素描感,保留了人物流動的線條與時間移動的氣味,藝術家的作品描繪了生活中人們常有的凝視與待機狀態,在他的詮釋下並未有華麗過飾的線條,反而留下人物拙樸真實的神情。此次新展出的《公園》系列為藝術家在觀察玩滑板的人們,對其獨自一人挑戰阻礙的精神感到欽佩而致敬的創作,同時也思考了如何以趨近幾何的立體形式擴張出空間場景。
朝代畫廊(room 1504)展出藝術家曾上杰作品。圖 / 朝代畫廊提供。
多納藝術(room 1501)則與日本藝術家門永哲郎(Teturou Kadonaga, 1959-)合作,首次於OAT展出其許多精緻的木雕作品。過去熱衷於野鳥攝影的他,於接觸木雕工藝後,也將自身長期對鳥類的細膩觀察,融入於作品的表現方式中。而在雕刻家遠藤登的指導下,門永哲郎的木雕作品帶有明顯的寫實風格,且精巧地捕捉下動物們靈活且動感的瞬間。
【多納藝術】門永哲郎,〈裝死的雄鹿甲蟲和藍岩耳鵯〉,松木、黒檀木、錫合金,24 x 9 x 8 cm,2022。圖/多納藝術提供。
其它亞洲畫廊也不相伯仲。位於吉隆坡的唯美藝術畫廊 (Art WeMe Contemporary Gallery)(room 1207),首次參加OAT,帶來多位來自馬來西亞、泰國、中國等地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多以溫和的色調傳遞情感,展現充滿愛與和諧的柔性力量。例如在泰國藝術家Yuttana Chompupuen(1983-)的油彩風景畫中,能見其使用暖色系的漸層,將天邊雲彩層層堆疊。且作品畫面單純不複雜,僅有漁夫撐篙划船和魚鳥相伴,營造出令人放鬆、沉穩的氛圍。
【唯美藝術畫廊】Yuttana Chompupuen, Ordinary Day, Acrylic & oil on canvas, 90 x 150cm, 2022。圖/唯美藝術畫廊提供。
唯美藝術畫廊(room 1207)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同樣也是初次參展,來自北京的琂樂堂藝文空間(room 1216),展出了包含書墨、西畫等不同風貌的佳作。其中又以中國新生代藝術家杜思秋(1993-)的作品為主打,引領觀者進入一個有些童趣的世界。在〈七月夜〉中,藝術家以傳統書畫中常見的荷塘題材為基礎,並加入動物、流水、燈火與浮雲等繽紛元素,創造出一個熱鬧又魔幻的夜晚場景。
【琂樂堂】杜思秋,〈七月夜〉,水粉、設色、宣紙,67 x 68.5 cm,2020。圖/琂樂堂提供。
琂樂堂(room 1216)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本地畫廊此次也引入許多首次於展會曝光的藝術家。大雋藝術(room 1503)這次攜手韓國新銳藝術家智敉譽(Jimere, b. 1997),首度在臺發表其新作。作品延續藝術家2021年開啟的《融化的冰淇淋》(Abandon flavor Series)系列。她將「缺乏」一詞賦予了更積極的釋義,提醒觀者「正因有所不足,才能產生前行動力」。藝術家更為畫作自製外框,以油漆及金粉裝飾,並使用毛氈材料,營造一種蓬鬆觀感。悉心的製程使作品在畫面之外多了一層關注的空間。而看似融化的畫框,又彷彿象徵著負面內涵的消解與重生。
【大雋藝術】Jimere, Abandon flavor_Cat 03, Oil pastel on felt with artist made frame , 35 x 26cm, 2022. 圖/大雋藝術提供。
近年,由於新世代藏家紛紛投入至市場,博覽會中展出作品的題材與風格似乎也逐漸產生變化。為與年輕藏家的品味建立對話,各家畫廊開始將青年創作者的作品引介至市場,更鬆動了參展藝術家的組成結構。這些藝術家多出生於八、九〇年代,受到卡漫、電影、街頭等流行文化影響,其創作多摻入或是直接挪用了當時的文化元素。而如此特徵亦體現於今年度的OAT。
奇想會 Whimsy Works(room 1205)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CC Gallery(room 1221)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Marco Gallery(room 1312)展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展覽資訊
博覽會地點:JR東日本大飯店 台北 12-15樓(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133 號)
藏家預展:2023年01月13日(五)13:00-20:00
貴賓預展:2023年01月13日(五)15:00-20:00
公眾開放:2023年01月14日(六)12:00-20:00 2023年01月15日(日)12:00-20:00
請瀏覽OAT官網獲得更多詳情:https://www.onearttaipei.com
OAT Instagram:@onearttaipei
OAT Facebook:/Onearttaipei
OAT Youtube:ONE ART Taipei
‧延伸閱讀|「ONE ART Taipei 2023 藝術台北」第五屆展商名單公布!集結全球68間畫廊參展,十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ONE ART Taipei 2023 藝術台北」主視覺。圖 / OAT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