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新聞網 - 畫廊進駐華山文創 療癒後疫不安年代 (05.8.2022)
「不安的年代,我們需要全新升級的療癒空間。」本身是資深收藏家,亦是多納藝術創辦人的陳如鈊,在後疫時期讓畫廊進駐華山文創園區,希望打開商業畫廊既定的營運範疇,擴增為公開共享的基地。
歷來畫廊多集中於金融鬧市,近年台北的畫廊則多向大直、內湖聚集,多納藝術於2016年成立於台北市信義區,今年毅然擴增至華山文創園區,與室內展演、室外古蹟環境交錯,陳如鈊認為這是為藝術市場投出可能性的問路石,在多元組成的文創園區內設置的畫廊空間,也將由過去相對服務於少數人的形態,轉型為整合藝術、文創設計、策展、收藏、藝術顧問服務,更公開面向大眾的新樣貌。
自己身為藏家,陳如鈊認為藝術品獲市場青睞的兩大要素:「精美」是打造藝術高度的基石;「微妙」是讓人再三品味的原因。作為畫廊的經營者和藝術家的經紀者,陳如鈊認為熱情與品味,是打造觀展與收藏體驗的必要條件。
多納藝術華山館開幕首展《Encounter聚合》匯集旗下藝術家及陳如鈊本身收藏的作品展出,希望呈現「以藝術之名,持續匯集各種領域的小分子,最終成為擁有巨大分子量的物質」。包括公共藝術領域,近年活躍於東北亞地區,積極參與公共藝術案的韓國藝術家盧淳天,將插畫、書法的線條以雕塑形式躍於空間;英國藝術家馬克奎的作品則以蘭花作為20年來持續使用的符號,直指欲望。
以藝術作為日常的書寫工具,台灣藝術家盧昉以古典寫實的油畫技法,佐以編導攝影中的劇場構圖,將東西文化微妙相融;周政緯則是著重於低彩度或無彩色的視覺表現,為寫實的城市景象延伸出冥想境界;林育良的數位攝影從紀實攝影出發,將建築模糊成抽象的物件,讓實體呈現記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