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肖像畫其實就是記錄自己。畫一幅畫,會有一段觀察時間,也呈現當時整個心理狀態,因此每年的自畫像會有不同,比方說我今年用紫色、把自己畫成胖子,明年搞不好會畫成瘦子。這些跟自己當時創作的喜好、生活遭遇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我認為這樣的紀錄是更全面的。透過一張自畫像,可以知道自己那時候遇到了什麼事情,所以用色特別重等等。
更多睽違 3 年,盧昉再度帶著新系列作品「玩轉古畫」來到 MOT/ARTS,這次盧昉不再化身大鼻子穿越到古畫中,而是將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布魯哲爾帶到現代的台灣,在那一幅幅不仔細瞧,還真以為是布魯哲爾的畫作中,竟出現了台灣的鐵皮屋、摩托車,還有熱鬧的辦桌婚宴。自言有著老靈魂的盧昉,一直覺得自己應該就是活在文藝復興的時代裡,而這次,他決定帶著他的老友布魯哲爾來到台灣,進行一場穿梭 500 年的東西古今交流之旅。 ……………………………………………………………………………………………………………. 在 2010年 的個展「出古入今:大鼻子的異想世界」,盧昉筆下的「大鼻子」是一個穿越時空隧道的旅人,跨越了 500 年的時空,轉身變成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男主角:搶了阿諾菲尼的新娘,毆了小漢斯.霍爾班(Hans Holbein the Younger)的使節,還以自己一貫的戲謔,挑釁了骷髏,嘲諷了生命有限的現實。 在「大鼻子的異想世界」中,呈現了藝術時序的古今錯置,「突兀」成了共同的寫照,也映照出盧昉當時處在生命的叉路,第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反應的無奈與感懷。
更多[…] 在台灣完成了完整的美術學院訓練,大學畢業之後,盧昉赴西班牙求學,除了更進一步地強化了他原本就擅長的寫實繪畫技法外,向來醉心於歐洲古典藝術風格的他在賽維雅大學美術繪畫與藝術修復組修習博士班課程,當時盧昉不僅近距離地接觸大量古典繪畫的原作,同時也累積了關於繪畫材質和相關運用的專業知識,這個經歷成就他在日後在個人的創作中對於媒材和畫面品質的高度要求,同時也使得他在「出古入今」的議題探索上,有著非常到位的表現。2008年,盧昉結束了長達五年的旅歐生涯,選擇返回台灣,而他也不諱言當時的心情,很難適應這個似乎應該是「故鄉」的地方:孤單、無所適從、格格不入⋯⋯盧昉曾經提及,當時自己幾乎完全無法接受每天睜開眼睛就能看見的窗外風景─在歐洲的舊城區放目所及盡是17、18世紀造型優美的古老建築,然而在台灣的城市,推開窗戶卻只能看見一望無際的鐵窗加蓋和違章建築。這個並不美好的視覺經驗,使得盧昉對於現實環境產生了難以消解的拒斥和疏離,他用以回應的方式便是選擇不去看,而也約莫是在那個時間點,他發展出了以自己的形象為藍本的角色「大鼻子」,這個表情和姿態總是充滿詼諧甚至帶有戲謔意味的人物,總是任意而突兀地出現在各種經典繪畫之中,彷彿是意料之外的即興演出,將觀眾從對於名作的嚴肅和崇敬感覺裡,拉到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語境中,但是搏君一笑終究不是創作者的終極目標,對盧昉來說,更深層的意圖是透過如此舉重若輕的畫面形式,去轉化那份難以言說的、對現實的衝擊與無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