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日藝術誌1-2月號 - 藝術私藏不藏私【專訪】 (01.18.2018)
伊日藝術誌1-2月號:藝術私藏不藏私
ONE PIECE CLUB
藝術私藏不藏私
THE KNOW-HOW OF ART BUSINESS
1. 台灣藝術家盧昉作品《桑普的樂園》
撰文/黃琳軒
水瓶座女子與貓
Aquarius Woman and Her Cat
就在與本期收藏家採訪結束後,走出建築物的小編,內心恰似在歲末冷冽的氣溫當中偶遇一日的暖陽,持續驚嘆著這位細膩感知與清晰邏輯兼具的水瓶座女子。藝術市場迷人的魅力,令所有人的答覆一向可以很隱晦很完美,但對味的回應有如醍醐灌頂,她那精準的分析功力,爽朗直率的性格,不諱言、直白了當,絲毫不以曖昧不明為樂,輕輕一字一句之間所流露的都是十年功,句句直衝腦門啊!
今日要介紹的這位收藏家有接受過各大藝術雜誌專訪的精采經歷,每報導篇幅之大,不論是學經歷背景或是收藏了那些作品,對於她個人都有相當豐富的資料 [1] 呈現,因此小編打算以一個較為輕鬆的對話默契開啟今日的受訪篇幅……
水瓶座女子,因為家裡養了貓咪,所以作品都佈置在公司各個角落,恰好又是個熱愛分享的性格,大飽了公司夥伴們以及來往客戶們的眼福,也因如此成為許多金融業客戶們入門藝術領域的重要推手。讀者們過去可能都有看過關於她的報導,當時名為陳蘭會,現在則是藝博會現場耳熟能詳的Donna Chen 陳如鈊。在她的金融專業領域當中有著令客戶信服、精準的投資眼光,15 年前開始關注藝術市場,收藏資歷約10 年,Donna 一向收藏作品都是快狠準風格,今天終於可以來一解大家的疑惑,究竟她在收藏作品時考慮的是那些要點呢?Donna 將那些很靠感覺的、形容詞彙眾多的說法直接進行專有名詞上的量化,進行以下分享。
藝術點線面佈局
Strategies of Art Collection
Donna 完全不藏私地向我們分享了她對於藝術收藏到藝術市場的了解與構思,從挑選藝術家、藝術品,解決藝術倉儲問題,直到藝術基金概念的
提出,從核心到過程到未來規劃,無一不是大觀念小細節全數含括去做思考的,以下分為三個項目描述:
藝術家
Donna 表示:「收藏挑藝術家比挑作品更重要!」對於藝術家要做很完整的了解,她說:「選藝術家就像是選股票,你必須要會懂得選擇一支飆股,飆股的條件在於實力基礎放置十年後是否依舊穩固且更為優秀!」同時兼具人力顧問專業的Donna 分享對於藝術家的觀察,相當嚴格,內容包含面相、談吐、語言能力、專門學校學歷、年紀、論述能力等等,能與藝術家面對面對談是很重要的。她答道:「我今天要投入的是當代藝術,將藝術家放諸未來的質量如何很重要,所以需要很留意藝術家背景的實地審查,一旦標準都達到之後,這位藝術家的作品我之後就會全力支持。」「在台灣藝術專門學校一年的畢業生,三、五年後還是專職藝術家的只剩少數,要支持一位藝術家,最重要的考量是藝術家能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藝術家是很辛苦的身分,必需面臨創作突破的苦腦、收入的不穩定性及家人的壓力,十年後藝術家還會不會繼續為這個身分持續奮鬥著,是否對藝術本質有進行持續的磨練,這是身為藏家的我們相當在乎的。」
小編繼續問:「那又該如何看待對於收藏明星藝術家作品的盲從?」Donna 鄭重答道:「再來就是看作品了,作品是實力的象徵,會自己說話。」對於挑選作品,Donna 分享:「對於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要收藏他所付出大量時間、體力、眼力的作品,因為這是他十年二十年後生理上很難再達到、相當珍貴的創作。」「資金池不同所做的決定就會不同。這會影響到你判斷自己的收藏脈絡當中是否需要眼前這件藝術品,而且要買就要買最好、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好作品搶很快,因此都需要與畫廊保持友好關係,第一手資訊相當重要,藝術家是否有專業誠信的畫廊代理等等都是考量的因素,由這些條件去判斷其實很快就可以決定是否收藏。」
2. 日本藝術家Keita Sagaki作品《Two of Us》
倉儲空間
藝術品保存很重要,然而收藏的存放空間一向是最令人頭疼的。這是所有藝術品的擁有者都會面臨到的問題,收藏到好作品,然後呢?這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存放該怎麼辦? Donna 投資倉儲空間的項目,並將倉儲的品管提高至藝術品存放的標準,解決了自己一直以來為藝術品調度空間的問題,更向不論是藝術家、收藏家甚至是畫廊業者熱情招手提供協助,謂為藝術愛好者們的知音。
藝術基金
訪談當中最令小編心動且眼睛為之一亮的就是「藝術基金」的概念,是個相當絕妙的構思,它可以多方面解決目前許多收藏者所面臨的問題,也可以令藝術品收藏逐漸邁向具有投資效果的迷人特質獲得良好的發揮。她笑說:「藝術收藏五件十件,是陶冶身心。但如果你已經投入了五百、一千萬就不是單單陶冶身心的問題了,出場計畫一定要想好啊!」
藝術基金,藉由建立資金池,進行資金的收集與分配之後,進行收藏,成為藝術品的共同擁有者。好的藝術品要收藏到並不容易,必須不斷地將自己鍛鍊成為專業收藏者才有收藏到好作品的機會,再加上礙於經濟能力與放置空間受限,所以多半時候都只能做罷。但藝術基金的概念,不僅能透過專業經理人以好的價格收藏到好作品,既共同持有亦分散風險,且由於上述倉儲系統的建立,也解決了收藏空間與保存的問題,二級市場的交易也蓄勢待發。
在小編聽來,概念雖然簡單明瞭,但概念底下每一項目環環相扣皆是重大工程,Donna 自信笑道:「我是做基金起家的,共同投資是我的專長。」若再進一步思考,因將收藏脈絡當中的缺席都補齊能讓整體的收藏價值更加穩固,藝術基金不僅能集合眾人的力量去達成,更讓時間能帶出成果,逐漸將「傳承」的機制也納入藝術收藏的思量之中。
Donna 就像是個診斷者,將藝術收藏所有的細節串聯,把前因後果都規劃好,起初只是替自己的收藏構思,然而這個構思也能嘉惠到更多藝術愛好者,讓身為藝術工作者的小編不禁驚呼:當我們關注與體貼收藏者們的需求時,Donna 看見我們的需求!在她的收藏當中,我看見的不僅是那一件件優秀的藝術收藏,而是她將自己的專業貫徹當中,她的「收藏」是動詞,這動詞當中擁有她的精神。
3. 韓國藝術家盧淳天作品
Donna Art 當代藝術收藏建議
Suggestions of Art Collection
從資深收藏者邁入專業經理人,Donna 給新手收藏者以下建議:「年輕人可以將自己的年終獎金做好妥善分配,設想作品若要放個十年二十年你會怎麼去進行篩選,一開始可以買安全牌( 名家但不會太過昂貴),學費不要一開始就繳光,藝術品的流動性不比股票,所以千萬不要有借錢買作品的想法,對於自己的財務分配要做好。」對於資深藏家的建議:「開始走向私人美術館收藏之路,為收藏品做好excel 表格,檢視自己的收藏脈絡,填補脈絡當中的缺席提高完整度,將自己的專業度建立起來,如此一來好作品與好價格就會離你不遠了。」
Donna 也說出對於畫廊的期待:「可以組織藝術收藏教育訓練,譬如說手上有多少預算則該進行怎麼樣的藝術收藏配置等等,這是許多收藏家都會很想深入了解的題材。」 藝術家來自不同媒材的專業常常也是很好的收藏顧問,她說:「同一件作品我都會匯集藝術家、收藏家、畫廊經理給我的看法。」從每一次的匯集讓Donna 累積了多方面且大量的data,也因時常性的交流凝聚了共識,她說:「逐漸地你會想要做的更多,想為整體藝術環境的提升盡一份心力。」
[1] Donna Chen 曾接受以下幾個平台專訪,分享藝術收藏:2017 年9 月典藏投資雜誌、2016 年3 月Art Collection & Design、2015 年1 月Focus Art Magazine。
COLLECTOR
陳如鈊 Donna Chen
• 台灣碁石智庫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多納藝術負責人
• 英國Middlesex 大學及法國南特大學歐洲經濟雙學士、英國瑞丁大學國際金融碩士
• 具11 年投信|期貨|銀行資歷及8 年金融產品設計及行銷經驗,並成功推動全台灣第一檔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保本型基金及指數型基金的順利募資與發行
• 國外英文財經雜誌專欄作家,常受邀擔任國際研討會之主講人及與談人
發布日期:20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