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 激發更多藝術花火 多納藝術呈現六藝術家作品 (10.17.2021)

激發更多藝術花火 多納藝術呈現六藝術家作品

2021-10-17 22:09 經濟日報 曹松清

台北藝博10/21-25於世貿一館開跑。多納藝術在C04攤位帶來六位藝術家作品,期許在藝博會現場激發更多的藝術花火!

其中5位為多納藝術家長期合作的藝術家,包括盧昉、佐垣慶多、游幸姍、林瑩真及黃士綸,另一位則是首次合作的美國普普藝術家坦尼斯。

盧昉作品〈保安宮之戰〉。 多納藝術/提供

盧昉,1977生。將展出四張新作。這些作品延續他這兩年探討東西古今宗教題材,最後並會於明年在多納藝術的個展中展出。

保安宮劇場 (Paoan Theatre) 發想自藝術家對東方主義(Orientalism)的見解。藝術家宛如一齣舞台劇的導演,以空白的麻布作底,使背景以扁平效果呈現,降低廟宇背景的透視感,前排的演員以戲劇性的姿態登場,拉開序幕。

畫面兩側的人群,取自兩位分別代表法國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的畫家普桑(Nicolas Poussin)和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他們筆下的撒賓婦女,與畫面當中的關聖帝君都是真實存在,卻又帶著神話色彩的人物。

這齣劇的重點不在於故事是否合理或具邏輯性,他們站在神聖的廟宇前為了珍珠奶茶大動干戈,在現實世界中,人總想從宗教中尋求平靜,卻也因追求極致的信仰而戰火紛飛。

佐垣慶多作品〈哭泣女孩〉。 多納藝術/提供

佐垣慶多,1984年生。於2019年初次在台舉辦個展。在創作中同時展現漫畫家與藝術家兩種身分,巧妙的揉合兩個創作風格間的對立,西方藝術與日本文化的匯聚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將漫畫角色串聯成古典名作一般,模糊了高低藝術間的界線。

藝術家對東、西繪畫根本差異的思考,促使他將西方古典藝術與日本漫畫結合:「西方繪畫與日本藝術包含著許多衝突的概念。西方繪畫提供了深度,而漫畫角色卻是平面的,即便在許多日本古典繪畫中,也不常運用透視手法。」此殊異的空間處理方式,讓人們對佐垣慶多的繪畫驚艷不已。

游幸姍作品〈紫色的夏夢〉。 多納藝術/提供

游幸姍,1972年生。繼2020年漂浮系列後,藝術家將生活中的事物作為創作題材,並將之提升為對現代社會中追求物質體驗的反思,以構圖和圖像的扭曲轉變美感,表達她對美好生活的願景。

藝術家利用物質的變造來詮釋社會當前的現象,希望透過繪畫開啟對話,同時傳達強烈又無以名狀的美,如同世界劇烈變化的產物所具備的破壞性與建設性。

林瑩真作品〈白露〉。 多納藝術/提供

林瑩真,1981年生。作品則是以充滿靈動與想像力的植物與幻獸為主題,以清新、神秘的優雅氣質,為疫情低迷的現在氛圍注入一股恬靜、悠然氣息,並引領大家自然進入她的心靈秘密花園,一同遨遊在如詩似畫的奇美幽境中。

黃士綸作品〈我們總在彼端遙望彼此〉。 多納藝術/提供

黃士綸,1989年生。繪畫作品出發自個人生命經驗,討論生長史對潛意識發展的影響,並長期關注繪畫再現、寫生之間的矛盾關係。每一次的寫生與再現,就是一次的複製與失準,保留了一些又捨棄了一些,感知的主客體總處於永恆的擴張與更迭的狀態,不斷地在創作過程中解構自己。

坦尼斯 (Tennessee Loveless),於1977年出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 (Greenville),是美國普普藝術家。他用幾何抽象、人物跟文字創作,作品畫面看起來很繽紛並富有節奏感,不過背後也探討色彩、性別、流行文化等嚴肅的問題。

坦尼斯從小就是色盲,為克服先天上的障礙,他發展出自己的創作模式也就是記憶「顏料色號」來分辨。在他作畫的過程中,腦中有著龐大的數據庫支持著他的色彩運用。他的另類創作手法,讓整個作品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

坦尼斯作品〈汪妲‧螺絲:芝加哥變裝皇后系列〉。 多納藝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