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之外─充滿巧思的裝裱藝術「東方媒材的裝裱、保存與修護」藝術講座重點摘要

畫作之外─充滿巧思的裝裱藝術「東方媒材的裝裱、保存與修護」藝術講座重點摘要

【畫作之外──充滿巧思的裝裱藝術】
「東方媒材的裝裱、保存與修護」藝術講座重點摘要

Beyond Artwork: The Craftsmanship of Art-Framing
the framing, preservation, restoration of Eastern media works


Text | Cindy Yang

中國,傳統水墨字畫的裝裱已有兩千年歷史,許多珍貴的古字畫之所以能保存上千年,都是拜裱褙技術所賜。而台灣也有一位深耕裝裱多年,年紀卻僅三十多歲的裱褙藝術家吳挺瑋,秉持著傳統裝裱的美感與創新的精神,成為在裱褙市場中炙手可熱的裱褙藝術家,許多有名字畫大家的作品如張大千、黃賓虹等,都曾經由他手修復或裱褙。此次吳挺瑋受邀至多納藝術分享累積了14年的裝裱經驗,期待與各位一起探究新世代的水墨裝裱技藝。


吳挺瑋的裱褙總是充滿自己的特色,會在傳統的技術上加入小巧思。通常畫廊會希望讓作品回歸作品本身,旁邊的裝框樸素就好,不用特別表現。但吳挺瑋覺得用既有的裝裱形式往往無法跟作品個性、情緒接合,可能會形成一個失敗的裝裱,無法讓人產生感覺。因此他會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下手,去賦予傳統的工藝一些創新。


例如在絹布染色部分,當代最常見的做法是在作品之外使用大片白色;吳挺瑋則是會配合作品的畫面,也許會在絹布染上三個顏色並且加入色粉,營造像雲霧的感覺,和畫面銜接。雖然有時會被人誤解成是藝術家自己的創作,也有人覺得做這些不是裝裱師的工作,是裝裱師自己想太多,但吳挺瑋認為若是有做為一個裱褙師的知覺,並且對藝術品有熱愛,就會去考量許多東西。就連藝術家本人所散發出的氣質,也會成為吳挺瑋加入到裱褙設計的元素之一。


吳挺瑋認為,要改變一個東西就必須重新詮釋他,而不是毫無來由地說改就改。因此他對於傳統技術所做的改變,都是有自己一番道理的,雖然他也常因此遭受質疑。畫框的尺寸就是其中之一。通常東方的畫框尺寸都是上下左右比例固定的,但吳挺瑋會依照畫的特性或理念去調整,有時候可能天、地大小不一樣、就會產生一種不同的觀感。縱使不遵循傳統及大多數裱褙師的做法,但也並沒有人規定一定應該怎麼做。


由於吳挺瑋的裱褙手法與一般外界較不相同,也因此較容易產生不同的聲浪。然而他對於修復與裝裱所投入的心力與熱情是不容置喙的,他也不會太過在意別人批評的意見,而是仍舊堅持自己覺得這份工作該有的樣子。就像一位藏家曾經跟他說的:「好好堅持做自己的東西,等到適當的因緣巧合來臨,必會有欣賞的人出現。」吳挺瑋對於修復裝裱品質的堅持,也已經累積了一定的知名度,接下來就要讓這個新世代的裝裱潮流,替台灣已經沉澱許久的修復裝裱界,注入一股清新的活水。
 


主講人│吳挺瑋
‧青雨山房負責人



主持人
│陳如鈊

‧多納藝術創辦人&總經理

 

 

 

 

發布日期:2018-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