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於香港率先揭幕莫奈《睡蓮》系列登峰之作及畢加索單色肖像畫

(本篇圖文由 蘇富比 提供)
 

「香港再次率先揭幕兩位西方藝術大師的重要作品,我們感到非常振奮。
時間證明亞洲買家對畢加索與莫奈的市場發展功不可沒,
我們深信這些非凡的作品將會引起亞洲藏家與藝術愛好者的强烈反響。」
--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 黃林詩韻

香港,2022 年 2 月 8 日 ——香港蘇富比將於 2 月 8 至 9 日展出多位世界級藝術巨匠的精彩作品,包括莫奈及畢加索之鉅作;展出作品將於 3 月 2 日在倫敦蘇富比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拍。

畢加索為愛人繪畫的單色肖像畫

首度登上拍場,曾屬藝術家遺產收藏
估價 1,000 萬至 1,500 萬英鎊

莫奈《睡蓮》系列登峰之作

世界藝術史上最著名圖像之一
相隔超過四十載後再現拍場
受日本私人收藏委托上拍,估價 1,500 萬至 2,000 萬英鎊

《睡蓮》顧名思義,是莫奈以吉維尼花園的睡蓮為主題的經典作品,創作於 1914 至 1917 年間,而本作無疑是莫奈睡蓮系列中閃耀奪目之作。這個開拓性的系列體現了莫奈的最高成就,見證他攀升到造詣頂峰,到達真正意義上的抽象主義。本作充滿表現力、而且創作於更後期,巨幅的尺寸完美地概括了藝術家的視野。本作上一次拍賣要追溯到 1978 年;而自從 1995 年在日本三大博物館巡展後,再沒有公開展出過。本次受日本私人收藏委托上拍,難能可貴。

畢加索生命中的女人可謂其創作天賦的支點——她們對他的創作與思考過程至關重要。《托腮女子半身像》作於 1938 年 12 月 31 日,呈現了他與繆斯女神瑪莉 · 德雷莎 · 沃爾特(Marie-Thérèse Walter)變化中的關係,當時他表面上仍忠於前者,實質卻日益移情新歡朵拉·瑪爾(Dora Maar)。畢卡索刻意混合兩個女人的特徵,創造出一種廣泛歌頌愛情與想像力的圖景。

這幅作品採用灰色調,單色簡約優雅。畢加索一直鍾愛單色繪畫技法,比本作早一年誕生的《格爾尼卡》堪稱經典。相比之下,本作更强調坐者的的模糊形象,讓畫中人的身份撲朔迷離,勾起觀者猜想。藝術家的單色藝術視角於 2012 至 2013 年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展覽「畢加索:黑與白」中得以集中呈現,本作也是當年展品之一。

同場於香港亮相的還有梵高的作品《普羅旺斯的田園牧歌—一對戀人》(估價 700 萬至1,000 萬英鎊),作於 1888 年 3 月,即梵高到達阿爾勒(Arles)後的一個月。作品描繪了一對親密愛侶漫步於河畔,色彩鮮明。作品的色調展現出藝術家受南法光綫特質影響,也同時反映出他對浮世繪的迷戀。作品標題中的「eglogue」一詞指牧歌,源自古羅馬詩人維吉爾使用的古典形式,其中的人物充當了永恆愛情的象徵。

這三件作品將與之前宣佈的亮點作品一同聚首倫敦晚拍,包括莫奈從印象主義到抽象主義激蕩旅程中的五件代表作品,一件雷内·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現代藝術傑作(估價 6000 萬美元),以及來自傳奇音樂人羅比·威廉斯(Robbie Williams)珍藏的三件班克斯(Banksy)經典作品。

以上所有作品於 2 月 8 至 9 日在香港蘇富比展出,2 月 12 至 13 日在台北展出(敬請預約);2 月 22 日起在倫敦作拍賣預展。

 

蘇富比將呈獻莫奈五幅經典作品勾勒藝術家從印象主義到抽象主義的激蕩旅程 

蘇富比將於三月呈獻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五幅作品,創作於莫奈繪畫生涯中風格形成的十五年中,展現他從表現主義畫家到抽象表現主義之父的轉變。作品包括花團錦簇的菊花圖,預示莫奈後期著名的睡蓮畫作,也反映畫家對日本的迷戀;再到繪畫得得疏鬆有緻的穀堆傑作,以及繪於不同季節和天氣狀況下的風景畫。全部作品均創作於1900年前,精煉地展現莫奈的現代精神對後世藝術家和藝術風潮的深遠影響。這五幅作品總估價約5,000萬美元(3,500萬英鎊),將於2022年3月2日在倫敦蘇富比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會隆重登場。

蘇富比藝術部副主席Simon Shaw說:「莫奈是影響二十世紀抽象主義的關鍵人物,而且自他1926年去世後的影響力仍然持續。誠然,在1950年代隨著抽象表現主義興起,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購入一幅睡蓮畫爲館藏。莫奈與抽象藝術的互動關係在之後持續被探討,包括瑪摩丹美術館(Musée Marmottan)在2010年舉辦的『莫奈與抽象藝術』展,還有目前在倫敦杜爾維治美術館(Dulwich Picture Gallery)舉行的海倫·弗蘭肯塔勒(Helen Frankenthaler)展。」

《菊花》估價1,000萬至1,500萬英鎊,是莫奈1897年創作的四幅菊花靜物畫之一。無論是題材或構圖都徹底挑戰了靜物畫固有的悠久傳統:花朵佔據了整個畫面,完整的花朵構圖被畫作邊界截斷。這和莫奈對日本的迷戀有關,他的許多同輩藝術家也有相似的喜好。在1854年,日本二百年以來第一次開放港口與西方通商,引起了一股日本主義風潮,幾乎對西方人的生活無孔不入。正是在這個期間,莫奈最早接觸到日本版畫——當時在荷蘭的香料店被用作包裝紙。他很快成爲了一個熱心的收藏家,用版畫來裝飾工作室的牆面,這和他花園中栽種的花卉(其中包括菊花)相得益彰。鑒於莫奈也收藏了日本版畫大師葛飾北齋的「大花」版畫作品,幾乎可以斷定這幅畫的構圖受到了他的啓發。實際上,從莫奈的睡蓮作品中也可以發現葛飾北齋的影響,特別是北齋描繪花卉時省去背景的手法;藝術家繪畫這些花卉特寫作品的同年,也開啓了睡蓮的創作,顯然這並非巧合。另一方面,菊花在日本地位特殊,它象徵權力,也往往代表了國家。或許因爲語境貼切,本作在1995年於日本展出,也是它最近年的公開展覽;同時,它的收藏歷史顯赫,曾屬日本私人收藏。

《吉維尼的乾草堆》估價1,500萬至2,000萬英鎊,以穀堆為主題,即便畫中的一組草垛外形結構相比完整的乾草堆較為疏鬆,亦不失其作為莫奈筆下最具辨識度的經典主題之一。莫奈在1890至1891年間創作了享負盛名的乾草堆系列,後來在1894年重新回歸到這一主題,層次分明飽滿的畫面展現出莫奈利用藝術媒材有如運珠於掌上般的精湛技巧,響起抽象主義的前奏。

《冰塊,班納庫爾周邊》估價500萬至700萬英鎊,亦見證莫奈在20世紀初逐步邁入睡蓮的世界。在1892年末至1893年1月期間,塞納河沿途遭遇霜凍和暴雪的重擊。此作捕捉了河面的浮冰情景,令人聯想到睡蓮作品中初綻的花朵,後者是莫奈數年後開啓的創作。

《在迪耶普附近的懸崖上,夕陽》創作於1897年,估價350至500萬英鎊,屬於一系列描繪諾曼底海岸的作品。富有動態的筆觸凝練出自然界的精粹,透露出莫奈涉足抽象的最早筆跡。莫奈去世時,他可以說已經是自成一派的抽象畫家,對後來的一代藝術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最後一幅介紹的作品是《桃與杏》,繪於1882至1885年間,當時莫奈的作品開始吸引更廣泛的群體,日益備受矚目,現估價120萬至180萬英鎊。

 展覽日程:紐約1月22至27日 香港2月8至9日 台北2月12至13日(敬請預約)倫敦2月22日-3月2日

令人心往神馳的私人收藏現代藝術傑作雷內‧馬格利特《光之帝國》首度亮相倫敦蘇富比

「《光之帝國》是20世紀藝術中的傑作,將日常最基本的兩種元素——白晝與黑夜——結合在一幅畫面上,矛盾詭秘。畫作尺幅宏大,充滿電影感,引領觀者遁入馬格利特的永恆世界。畫作呈現的圖像直接凝練而蘊藏懾人力量,充分闡明了馬格利特的『明星氣質』,可見他作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家,其地位不曾動搖。我們十分高興能於新一年,在倫敦呈獻這幅精彩絕倫的作品,它標誌著藝術家和全球藝術市場的重要里程碑。」Helena Newman,蘇富比歐洲區主席兼全球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主管

雷內‧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光之帝國》是私人收藏的現代藝術中最令人心往神馳的作品之一,也是超現實主義藝術中一幅精彩絕倫的典範之作,畫作捕捉的視覺悖論,正是構成馬格利特原創色彩的一大關鍵。1961年,藝術家特意為安瑪莉‧吉利翁‧庫維(Anne-Marie Gillion Crowet)女男爵創作這一幅具高辨識度的畫作,而安瑪莉是比利時知名超現實主義收藏家兼馬格利特的贊助人皮耶‧庫維(Pierre Crowet)的女兒,自畫作完成後,一直由庫維家族珍藏。安瑪莉是馬格利特的審美理想的化身,而且似是冥冥中早有連繫。在兩人真正見面之前,與安瑪莉相似的形象曾多番出現在馬格利特的作品中,故此,二人初見之時,藝術家對她說:「你看,我在認識你之前就已經在畫你了。」自此,安瑪莉成為了馬格利特及其妻喬潔特(Georgette)的畢生摯友,她的臉容出現在馬格利特多幅重要畫作中。這幅二十世紀傑作將作為蘇富比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的一大亮點,估價超過6,000萬美元,將於3月2日在倫敦隆重上拍。

預展日程:洛杉磯1月11至14日 紐約1月22至27日 香港2月8至9日 倫敦2月22日至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