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藝斯與保利拍賣「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香港秋季拍賣呈現陣容鼎盛國際藝術佳作

由格哈特·里希特《燭光》領銜,橫跨十九世紀至當代藝術傑作聚首亮相

拍賣將於11月29至30日舉行


格哈特·里希特
《燭光》, 1984年作
油彩 畫布, 200.3 x 179.7公分
估價:55,000,000-75,000,000港元

2021年11月12日– 香港– 富藝斯與保利拍賣聯合呈現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香港秋季拍賣將於11月29日至30日舉槌,除了先前公佈的常玉與草間彌生等亞洲現當代藝術大師的作品,本季拍賣將囊括更國際化的作品陣容,涵蓋印象派及西方現當代藍籌作品、當今國際藝壇最炙手可熱的新晉藝術家與不容忽視的亞洲「超當代」藝術家作品。由格哈特·里希特充滿璀璨閃耀光彩的標誌性抽象畫領銜,本季拍賣除了薈聚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內及雕塑之父羅丹等鉅作,更有近期全球拍場中屢創紀錄的朱莉·柯蒂斯 (Julie Curtiss)、薩爾曼·托爾(Salman Toor)、哈維爾·卡列哈(Javier Calleja)及王俊傑等陣列。延續西方及非裔藝術佳作備受亞洲藏家追捧的熱潮,本季橫跨晚間拍賣與日間拍賣將有雷蒙德·帕提伯恩(Raymond Pettibon)、比莉·贊格瓦(Billie Zangewa)、斯科特·卡恩(Scott Kahn)及米卡琳·托馬斯(Mickalene Thomas)等多位國際藝術家作品首次亮相亞洲拍場。

富藝斯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門主管杜依舜(Isaure de Viel Castel)表示:「近年來亞洲藏家品味越趨多元化,對西方現當代藝術品的需求劇增,我們很榮幸能在11月底舉行的香港秋拍中薈萃一系列國際藝術家卓越超群的作品,當中包含多位不同世代的西方當代及非裔藝術家作品將首次亮相亞洲拍場。除此之外,我們在本次拍賣策劃中,加入名為『超當代ULTRA/NEO』的嶄新主題,聚焦一眾1970年後新科技世代出生、不容忽視的『超當代』亞洲藝術家。本季拍賣同場呈現橫跨藝術史逾130年的頂尖作品,為亞洲藏家及藝術愛好者帶來一場蓬勃豐富的藝術盛宴及難能可貴的珍藏機會。」

晚間拍賣由格哈特·里希特的《燭光》領銜,是這位德國藝術大師開始探索抽象藝術的美學潛力之關鍵時期所創作出紛華靡麗的傑作。作於1984年,這件作品的標題及視覺令人聯想到藝術家於1982至1983年間所創作、使他成為身價最高在世藝術家之一的標誌性「蠟燭」系列作品。此作從中心縱向一分為二,呈現出一種清晰的二元性,與他早期著名的《兩支蠟燭》靜物作品相呼應,而其抽象的色彩佈局變化由左到右,隱約傳達了火焰和光的逐漸消逝。

從印象派到現代大師 

克勞德·莫内(Claude Monet)和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的生辰僅隔兩天,他們不僅生於同一時代,而且成為了這個時期各自創作領域最重要的藝術家。除了在數場群展中一同展出,他們也相互欣賞甚至收藏彼此的作品。本季拍賣讓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再度並肩展出,此番盛事在亞洲藝壇亦是首次。

亮點拍品包括莫内在1883年創作的《瓷瓶中的罌粟花》,以優雅的姿態表達了這位印象派大師的繪畫技巧,及自然和日常生活等貫穿他整個藝術生涯且令他迷戀的重要主題。這一年莫内搬到了他摯愛的法國吉維尼花園住宅。雖然眾所周知,莫内擅長風景畫寫生,但在其一生中,也斷斷續續地畫了許多成功的靜物畫,在這些創作於畫室內,更加細緻、專注的作品中,可見其耗時費力的戶外實驗如何壓縮和擴張,著實令人驚歎。與它現為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甯恩美術館永久收藏之姊妹作品《罌粟花瓶》一樣,《瓷瓶中的罌粟花》也描繪了藝術家在吉維尼花園內種植的獨特東方罌粟花。奧古斯特·羅丹的《吻》兼具溫柔與激情,是西方藝術史上描繪情欲最經典雋永的作品之一。《吻》講述了保羅和弗朗西絲卡這對不幸的戀人因偷情而遭殺害且落入地獄的故事。除了三件大型大理石雕塑之外(其中一件至今仍保存在巴黎羅丹博物館),《吻》的成功帶來此後以青銅形式再現的版本的塑造。此次呈現的作品由勒布朗克·巴貝丁鑄造廠於1914年鑄造,其原型來自於1898年僅有的兩個版本之一。其他幾件同樣出自巴貝丁鑄造廠的作品現已被全球幾個知名公共收藏機構珍藏。正如最近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的展覽《羅丹的製作》所強調,羅丹的雕塑過程逾百年來仍持有不變的魅力。


克勞德·莫内
《瓷瓶中的罌粟花》, 1883年作
油彩 畫布,100 x 61公分
估價:9,500,000-15,000,000港元

 

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的作品《空中的兩片紅色花瓣》充滿了芭蕾般靈巧的優雅姿態和動作,體現了藝術家作為色彩和金屬雕塑家,賦予現代雕塑新價值的風格。考爾德結合動態與色彩為雕塑注入更多生命力,從而革新二十世紀雕塑的進程。《斜倚裸女》是法國日裔畫家藤田嗣治所創作的裸女畫中的一幅非凡之作,而畫中的斜倚女子則是他在1930年在巴黎相戀的情人馬德琳·勒克。女性裸體畫是藤田嗣治標志性的創作主題,雖然這一題材與西方圖像學密切相關,但藝術家的許多裸體畫均呈現了毛筆筆觸和平面透視的風格基礎,表明其視覺語言植根于亞洲傳統藝術,體現了他作品跨文化的特質。   


奧古斯特·羅丹
《吻 (縮小版第一版)》,1914年鑄造
銅雕 銅綠鏽,71.4 x 43.6 x 45.8公分
估價:10,000,000-15,000,000港元

亞歷山大·考爾德
《空中的兩片紅色花瓣》,1958年作
上色鐵片鐵線動態雕塑,101.6 x 137.2 x 50.8公分
估價:16,000,000-20,000,000港元
藤田嗣治
《斜倚裸女》,1931年作
油彩 畫布, 65.5 x 80.7公分
估價:12,000,000-18,000,000港元


朱莉·柯蒂斯
《蝸牛》,2018年作
乙烯顏料 油彩 畫布,45.7 x 35.6公分
估價:400,000-600,000港元

炙手可熱的新晉藝術家

隨著亞洲各地年輕藏家的迅速崛起,新晉藝術家及不同種族背景的藝術家之作品開始大放異彩,屢屢刷新拍賣紀錄。本季秋拍彙聚了一眾熱門藝壇新星的作品,包括朱莉·柯蒂斯 (Julie Curtiss)、薩爾曼·托爾(Salman Toor)、哈維爾卡列哈 (Javier Calleja)、王俊傑、莎拉·休斯(Shara Hughes)、尼古拉斯·帕爾蒂 (Nicolas Party)、羅伯特·納瓦(Robert Nawa)、賈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等。

創作於2018年,《蝸牛》是法籍越南裔藝術家朱莉·柯蒂斯於其備受關注的首場個展舉行後的次年春季所繪製的一幅絕妙畫作。畫裡的主人公在玫瑰粉棕色的背景襯托下,似蝸牛殼般盤旋的髮髻更顯得搶眼突出,巧妙地傳達了藝術家通過超現實主義的神秘感對女性形象的另類詮釋。柯蒂斯2016年作品《三名寡婦》於今年六月在富藝斯紐約以逾460萬美元拍出,刷新其拍賣紀錄。 而薩爾曼·托爾是近年來強勢嶄露頭角的藝術家之一,其拍賣記錄在過去一年中多次刷新,他當前的世界拍賣紀錄於今年六月在富藝斯與保利拍賣聯手呈現的香港春拍中締造。本季的晚間拍賣將再次呈現托爾的另一幅迷人作品《紐約東村之 Iqbal Bano》,該作品於2018年完成,並在藝術家于紐約的個展中亮相。雖然這件作品描繪了手提電腦、陶瓷煙灰缸和室外公寓樓發光的窗戶等對當代生活的指涉,但他卻在畫面上展示出幾乎可與文藝復興時期媲美的完美繪畫技藝。最近薩爾曼·托爾在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他的首次美術館個展,並即將於2022年初在北京舉辦他的亞洲美術館首秀。

 

已故加拿大華裔藝術家王俊傑在拍賣市場上前兩位元成交作品《夕陽之河》以及《夜景中的人物》分別在前兩季的香港拍賣高價成交。而富藝斯很榮幸在本季能再次呈現王俊傑在其短暫藝術生涯的最後幾年所創作的兩件珍稀作品,分別是充滿炙熱野獸派色調且引人入勝的《遠望》及令人聯想到梵谷星河夜景作品的《大自然的教堂》,皆為2017年所作。

王俊傑
《遠望》,2017年作
油彩 畫布,66 x 147.5公分
估價:8,000,000-12,000,000港元











 

薩爾曼·托爾
《紐約東村之 Iqbal Bano》,2018年作
油彩 木板,61 x 61 公分
估價:1,800,000-2,800,000港元

 

「超當代ULTRA/NEO」亞洲藝壇新星

本季拍賣橫跨日夜拍將以「超當代ULTRA/NEO」為主題,來呈現包含上條晉、加藤泉、黃宇興、井田幸昌等多位新世代亞洲藝術家的作品。以英文詞彙「ULTRA」和「NEO」所結合出來的新詞,意味著「極度」與「創新」,貼切地描述著1970年代後出世的藝術家前衛的創作風格。這群藝術家成長于文化科技不斷加速變革的時代背景下,激發了他們多樣貌的創意,於東西方藝術史的基礎上,通過活力四射的用色、扁平化及粗線條,來敘述全球化和身份認同等議題。而這季的「超當代ULTRA/NEO」主題特別致敬屬於這個世代的亞洲藝壇新星,他們在二十一世紀藝術史上絕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定義了新時代的創作風格,並使我們這個世代的藏家從作品中找到共鳴。

「超當代ULTRA/NEO」主題裡呈現的上乘作品之一是展現上條晉獨特美學標誌的《往太陽前進》,畫面裡描繪的兩隻貴賓犬抽象化後結合日本武士的動作,踏著夕陽血紅色光芒並排前行,帶給觀眾奇想和近乎帝王般的莊嚴感。

上條晉
《往太陽前進》,2020年作
Flashe 乙烯顏料 畫布,152.4 x 122 公分
估價:450,000-650,000港元

首登亞洲拍場之藝術家 

本季拍賣囊括一眾首次亮相亞洲拍場的西方藍籌及新晉藝術家,從知名藝術家斯科特·卡恩(Scott Kahn)、雷蒙德·帕提伯恩(Raymond Pettibon),到年輕新星如伊娃·尤斯凱維奇(Ewa Juszkiewicz)和辛格·桑松(Cinga Samson)。其中,雷蒙德·帕提伯恩於1980年代在美國洛杉磯龐克圈嶄露頭角,其作品以生猛、犀利的風格著稱,旨在對流行文化作出批判與審視。而此次上拍的《無題(壓力使天性更暴烈)》與藝術家其它專注於激烈文化批判的主題不同,在看似歡快的蔚藍海浪尖上以藝術家潦草的筆跡書寫著來自弗朗西斯·培根蘊含不祥之兆的字句,這些文字與海浪推倒一切的力量在同一畫面中出現,傳遞著層次豐富的涵義:即人類在大自然的廣闊豁達面前的微不足道。自1985年以來,衝浪一直都是藝術家創作中的持續主題,這源自他在赫爾摩薩海灘的成長經歷,而在成年後他則定居於加州威尼斯海灘。海浪被譽為是帕提伯恩最好的作品,被全世界眾多美術館永久收藏,其中包括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而出生於馬拉維、常駐約翰內斯堡的年輕非裔女性藝術家比莉·贊格瓦的創作幾乎完全是將豐富多彩的拼貼手工縫製於一片片生蠶絲上製作而成。她的職業生涯始於時尚和廣告行業,以個人記憶為主要靈感來源,通過刻畫精細的絲綢掛毯試圖打破黑人女性形體的刻板印象。波蘭畫家伊娃·尤斯凱維奇是另一位在當代藝術界冉冉升起的新星,繼去年由著名的高古軒畫廊代理後,她在畫廊的紐約空間舉辦了一場個展,而她在阿爾敏·萊希畫廊的倫敦和巴黎兩地空間舉辦的個展亦雙雙售罄。作為藝術家進入亞洲拍賣市場的首件作品,《挪用》以動人的意象完美展現了尤斯凱維奇獨特的風格,以油畫的形式描繪了一個半掩於綠色植物後的大理石女子半身雕像。藝術家在此件作品中探討了藝術史中的女性模特形象,將古典主義肖像重新混合,「擾亂了其中的和諧與表象,賦予了這些人物新的生命」。

雷蒙德·帕提伯恩
《無題 (壓力使天性更暴烈)》,1999年作
水墨 水彩 紙本,59.5 x 45.4公分
估價:1,500,000-2,500,000港元
雷蒙德·帕提伯恩
《無題 (壓力使天性更暴烈)》,1999年作
水墨 水彩 紙本,59.5 x 45.4公分
估價:1,500,000-2,500,000港元
伊娃·尤斯凱維奇
《挪用》,2018年作
油彩 畫布,80 x 60公分
估價:400,000-600,000港元

 

The Pantone Room展區: 藝術與傢俱設計的碰撞

2019 年,富藝斯在香港預展上開創性地推出「The Pantone Room」的概念,邀請屢獲殊榮的設計師在預展上特別設計一個融合藝術與設計的空間,同場展出精選藝術品與日間拍賣的一系列設計家具及概念作品。自項目啟動以來,富藝斯香港日間拍賣的設計品均100%成交。本季秋拍,我們特別邀請亞洲最具創新精神的設計師之一、香港建築設計工作室NC Design & Architecture(NCDA)的創辦人鄒志偉(Nelson Chow),為即將於香港金鐘JW萬豪酒店舉行的秋拍預展策劃「Pantone 2746C by Nelson Chow」空間。此空間的設計靈感來自日本的膠囊旅館及其標誌性的建築外觀——在層層堆疊的立方體中,透過一扇扇大窗戶可以看到裡面的房間。設計師由此概念延伸,將一個個房間想像成時間膠囊,觀眾可以透過圓形的窗戶窺探從過去流傳至今的藝術品及設計家具。

本季日間拍賣呈現11 件二十及二十一世紀的精美設計作品,匯聚Gio Ponti、Hans J. Wegner、Ole Wanscher 和 Shiro Kuramata 等極具影響力的建築及設計大師。其中一大亮點為日本設計師倉俁史朗標誌性的《「月亮多高」雙人沙發》,該件如同半透明般的沙發由鍍銅鋼網製成,自 1986 年首次亮相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二十世紀設計的典範。倉俁史朗對材料尤其是透明材料充滿動感的運用,對材質與光穿梭其中的組合掌控,都使其設計不僅延伸了結構的邊界,更在視覺上極其引人入勝。

倉俁史朗
《「月亮多高」雙人沙發》,1986年設計
鍍銅鋼網 鍍銅鋼,71 x 150 x 82 公分.
估價:250,000-350,000港元
《Pantone 2746C by Nelson Chow》示意圖.i porta gravida at eget metus. Nullam id dolor id nibh ultricies vehicula ut id elit.

 

香港預展:2021年11月25至28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間拍賣:11月29日上午11時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11月30日晚上7時
地點:金鐘萬豪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