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電影盛典 LACMA ART+FILM

2019年LACMA ART+FILM藝術與電影盛典
致敬貝蒂耶薩爾(Betye Saar)與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

第九屆LACMA藝術與電影盛典於2019年11月2日週六舉辦
由艾娃·周(Eva Chow)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連袂主持

   
左起:貝蒂耶薩爾(Betye Saar)與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

洛杉磯藝術博物館(LACMA)已正式公佈2019年LACMA ART+FILM藝術與電影盛典的舉辦日期與獲獎者。11月2日,週六,本屆LACMA盛典向藝術家貝蒂耶薩爾與電影導演艾方索柯朗致敬。自2011年以來一直大力支持LACMA倡議項目的洛杉磯藝術博物館理事艾娃·周與演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將繼續連袂主持本屆盛典。Gucci也將繼續作為承辦方,為這屆盛典提供傾力支援。

LACMA首席執行官兼華立斯.安納伯格表演藝術中心(Wallis Annenberg)總監麥克高文(Michael Govan)表示:「貝蒂耶薩爾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至今仍勤於創作,大膽剖析種族、性別與精神問題。這位出生於洛杉磯的藝術家從業七十餘年,其造詣毋庸置疑並已逐漸獲得國際認可。自1972年以來,LACMA便展出她的作品。今年秋天,我們將隆重推出展覽《Betye Saar: Call and Response》。這場激動人心的展覽將聚焦貝蒂耶薩爾創作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速寫集。參觀者將從這些首次公開亮相的珍貴素材中欣賞藝術作品演化成形的脈絡。」隨後,他說道:「此外,我們還將十分榮幸地向知名電影導演艾方索柯朗致敬。從初出茅廬之時的《小公主》與《你媽媽也一樣》,到近年來的新作《地心引力》和去年上映、將溫情舊憶與時代風雲融為一體的《羅馬》,艾方索柯朗擅長在美麗動人、雄偉壯觀的故事中揭示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今年早些時候,LACMA曾展出多幅《羅馬》劇照,不僅凸顯導演高超的攝影構圖技巧,也在諸多參觀者內心激起強烈而深沉的情感共鳴。」

盛典聯合主持人艾娃·周表示:「讓我們為畢生致力於視覺藝術創作的傑出人士貝蒂耶薩爾與艾方索柯朗喝彩,他們所取得的卓越藝術成就令人驚歎不已。在Gucci的鼎力支持下,兩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能夠在各自領域激勵未來的藝術家和電影導演。」

年度藝術與電影盛典所得收入將用於資助LACMA的倡議項目,進而促使電影成為博物館策展項目的核心,同時支持LACMA履行更廣泛的使命,包括舉辦展覽、採購藏品、推動教育專案以及探索藝術與電影交集的放映活動。

麥克高文補充道:「本屆盛典是紀念影像成就,並慶祝洛杉磯藝術與電影之間對話的重大時刻。未來,隨著美國影藝學院博物館(Academy Museum of Motion Pictures)以及全新LACMA館藏劇院的開放,此類創意交流將更加豐富。這些魄力十足的全新文化開發專案將推動洛杉磯的影藝文化欣欣向榮,生生不息。」

榮獲嘉獎的LACMA Productions源自洛杉磯藝術博物館的電影倡議項目。過去八年中,藝術與電影盛典為LACMA帶來了豐厚的資源,用以支援藝術家製作人物紀錄短片,包括John Baldessari、Ed Ruscha、David Hockney、Barbara Kruger、James Turrell、Robert Irwin、Mark Bradford,以及Catherine Opie。通過獨立製片以及與新生代和中生代電影人的委託製片項目,LACMA現已推出一系列精良之作,在眾多國際頂尖電影節上好評如潮,包括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西南偏南電影節(SXSW)、紐約紀錄片電影節(DOC NYC)、洛杉磯電影節(Los Angeles Film Festival)、謝菲爾德國際紀錄片節(Sheffield Doc/Fest)、全景(Full Frame)與美國電影學會紀錄片電影節(AFI DOCS)。並與眾多知名電影製作人合作:包括Henry Joost與Ariel Schulman、Lance Accord、Doug Pray、Lucy Walker、虞琳敏(Jessica Yu)、Pippa Bianco、Lisanne Skyler、Dime Davis和Sini Anderson。2019年LACMA藝術與電影盛典將放映委託電影導演Christine Turner拍攝的貝蒂耶薩爾紀錄短片。

2019年ART+FILM藝術與電影盛典獲獎者

關於貝蒂耶薩爾

作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貝蒂耶薩爾(生於1926年)是集合藝術(Assemblage art)發展史上的先鋒。20世紀60年代以來,她的作品聚焦非裔美國人的身份認知、精神、性別問題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關聯性。1949年,貝蒂耶薩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藝術學士學位,隨後在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南加州大學與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攻讀研究生課程。她曾獲得由Cornish College of the Arts、California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加州藝術學院、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Otis College of Art & Design以及舊金山藝術學院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貝蒂耶薩爾的作品已被全球80餘家博物館收入常設館藏,除LACMA之外,還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華盛頓史密森尼學會旗下的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洛杉磯現代藝術美術館。即將推出的貝蒂耶薩爾展覽“Betye Saar: Call and Response”將於LACMA舉辦(2019年9月22日至2020年4月5日);還將於紐約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以及Nasher Sculpture Center巡迴展出;另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Betye Saar: The Legends of Black Girl’s Window”(2019年10月21日至2020年1月4日)。

關於艾方索柯朗

四度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導演艾方索柯朗(生於1961年)編劇並執導了諸多銀幕佳作。1991年,艾方索柯朗開始拍攝自己的首部長片《愛在歇斯底里時》,次年上映後一舉成為墨西哥年度票房冠軍。不久,艾方索柯朗又推出了自己在美國電影界的處女作、改編自著名童話故事的影片《小公主》(1995年),並贏得了影評界的一至好評。1998年,艾方索柯朗將查爾斯.狄更斯的名著《遠大前程》改編為一部現代背景的影片,隨後回歸墨西哥,拍出了一部充滿詼諧與諷刺意味的西班牙語公路喜劇片《你媽媽也一樣》(2003年)。在招致爭議的同時,該影片也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以及BAFTA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同年,艾方索柯朗執導了由J.K.羅琳暢銷科幻小說系列第三部改編的電影《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2006年,卡隆推出年度口碑之作、科幻電影《人類之子》,並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剪輯獎提名。2013年,憑藉與愛子Jonás合作的影片《地心引力》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與最佳剪輯兩項大獎。近年來,艾方索柯朗先後監製了由Avi Lewis執導、探索經濟模型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紀錄片《This Changes Everything》(2015年)以及由STX Entertainment出品、Jonás自編自導的影片《最後一次自由》。去年,艾方索柯朗精心打造的新作《羅馬》(2018年)再創輝煌,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與最佳外語片三項大獎。

關於LACMA

坐落於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磯藝術博物館(LACMA)現已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近14萬件藏品,從多種視角呈現6000年的藝術史。致力於展現藝術史豐富面貌的洛杉磯藝術博物館繼承了深厚的地方文化傳統,樂於傾聽不同群體的聲音,追求以前所未有的新奇視角展示並解讀藝術作品。洛杉磯藝術博物館崇尚實驗精神,與藝術家、技術專家、意見領袖廣泛合作,同時注重在加州、美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培養多元化夥伴關係,分享系列作品,推動文教專案,策劃先鋒倡議,接觸全新受眾。

 

圖文│品牌提供 Gucci